温医大附二院开展我省首例儿童“无痕补心术”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可降解,最终被自体组织完全替代

新闻要闻 2025-09-15 05:43:13 14773

  温州都市报讯

  6岁女孩小琪(化名)心脏上有个洞,温医无痕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附代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心血管内科吴蓉洲教授团队,院开资讯解读用心脏介入手术给她植入“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展省最终织完手术不仅打破传统金属封堵器终身留存的首例术房局限,填补了省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可降解介入治疗领域的儿童空白,更标志着浙江省儿童心脏介入治疗正式迈入“无痕介入时代”。补心被自6月3日,间隔降解小琪治愈出院。缺损器可全替

温医大附二院开展我省首例儿童“无痕补心术”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可降解,体组<strong>资讯解读</strong>最终被自体组织完全替代

  无痕补心:

  小琪成首例受益者,温医无痕术后恢复良好

  小琪自幼比同龄人更容易感冒,大附代在半年前一次心超检查中才发现心脏里有一个洞,院开这个洞导致小琪肺部的展省最终织完血流增多,从而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小琪的父母辗转多地,既希望能通过微创的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心”病,又纠结于传统金属封堵器会终身留在孩子体内。

  幸运的是,在温医大附二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心血管内科住院期间,医生为小琪的父母介绍了一种在体内“会消失”的封堵器——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吴蓉洲主任说,这种封堵器由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将在6个月内完成内皮化覆盖,预计1~3年内可完全降解,最终被自体组织完全替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痕”介入。相较于2019年临床试验阶段的首例手术,此次使用的上市版本在材料工艺和降解周期控制方面有了进一步优化,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得到验证。

温医大附二院开展我省首例儿童“无痕补心术”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可降解,最终被自体组织完全替代

  5月28日上午,小琪在父母的陪伴下进入介入手术室。手术历时约30分钟,不动一刀,不缝一针,出血不超过几毫升,连一块纱布都未沾湿,封堵器精准植入小琪的心脏缺损部位。术后超声显示封堵器贴合紧密,分流消失,皮肤仅有一针尖大小伤口,不会留下疤痕。小琪术后恢复迅速,康复状况良好。未来,她的心脏将随着封堵器的降解,逐步实现自然修复,而无需终身携带金属植入物。这一技术的应用为儿童先心病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符合生长发育需求的治疗选择。

  可降解封堵器的材质是聚乳酸,植入体内几个月后开始慢慢降解,分解成乳酸,被人体消化吸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与此同时,心脏内膜组织会沿着封堵器慢慢生长,在封堵器完全降解之前,人体自身心脏内膜组织会将心脏缺损完全补好,不留下任何异物残留。2024年8月,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获批上市,不仅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空白,也标志着我国正在引领结构性心脏病治疗进入可降解再生修复的新阶段。

  破局新生:

  30年沉淀催生“无痕介入”革新

  房间隔缺损是儿童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传统介入治疗需通过金属封堵器闭合缺损,但金属材料需终身留存体内,可能伴随远期并发症风险。此次吴蓉洲团队采用的可降解封堵器由生物高分子材料制成,在完成心脏缺损修复后,将逐步被人体吸收代谢,最终由自体组织替代,避免了金属材料长期留存的影响。

  自1990年开展首例儿童先心病介入手术以来,吴蓉洲团队已累计完成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5000余例。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可降解封堵技术研究的团队之一,其早在2019年便参与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项目,完成浙江省首例生物可吸收封堵器临床试验手术,为技术转化打下坚实基础。此次可降解技术的成功落地,既是团队深耕儿童心血管领域30余年的厚积薄发,也得益于医院多学科协作与科研转化能力的强力支撑。

  作为浙江省儿童先心病介入诊疗基地,温医大附二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心脏中心计划进一步推广可降解封堵技术的临床应用,开启“无痕”介入治疗新时代,惠及浙南闽北赣东乃至全国更多患儿。

  温都记者 陈忠 通讯员 林宣如

[ 责编:茹行止 ]
本文地址:http://xinwen.zp-jy.com/news/691a94398365.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广东思政教育打破学段壁垒 构建全链条一体化育人体系

可可西里来了“机器藏羚羊”

六场敦煌艺术展在北京次第绽放

可可西里来了“机器藏羚羊”

浙江宁波东钱湖:水阔烟深望渺然

友情链接